可可的誕生~神聖的天神飲品

可可的誕生~神聖的天神飲品

        可可學名為Theobroma cacao,由瑞典科學家林奈(Carl von Linne)於1753年所命名,意旨「諸神的食物」,但在歐洲人將巧克力發揚光大前,可可早就扮演中美古文明宗教、社會的重心角色。
        據載西元前1200-400多年前居住於中美洲San Lorenzo高地叢林的奧梅克人,是最早開始種植可可樹的民族,cacao可可的發音顯然是從其使用的Mixe-Zoquean語系裡kakawa的讀音轉換而來,但是當地潮濕的氣候讓古文物難以保留,直到2002年貝里斯北部Colha遺址發現西元前600年馬雅文化使用的可可壺,可可的飲用才有了證據,當時他們將可可豆去殼磨成糊狀,加入水、辣椒、玉米粉作成名為Chacau haa的飲料,再以陶罐高舉反覆傾倒於另一罐中,直到上面浮起厚厚一層泡沫才飲用,與現在所喝到的可可差異頗大。
        而在2007年宏都拉斯Ulúa 河谷Puerto Escondido村落出土了13個陶罐,考古學家分析後,發現壺底殘留物多含可可豆特有的化學成分特徵-可可鹼,時間約為西元前1100年左右。這項發現將人類過去已知的巧克力史向前推移了500年,代表在3100多年前,中美先民即掌握了可可飲料的製作法。當時的可可飲料,並非印象中般苦辣,原料也非可可豆,而是包裹在可可豆外層的果肉。果肉經發酵後,成為酒精濃度約為5%的微甜泡沫飲品。考古學家表示或許是古代釀酒師在釀造一種chicha啤酒、發酵可可豆時,發現發現巧克力濃郁的香味,進而種植可可樹並嘗試食用更苦的可可豆。中美洲的一些國家現在仍有製作這種可可酒精飲料的習慣。
由於馬雅時期貿易發展繁盛,商業價值甚高的可可業幾乎等同於商業,可可豆更被視為貴重的貨幣以交換物品:10顆可可豆可買一隻兔子,100顆可可豆可換一個奴隸…。也因此馬雅人膜拜名為Ek Chuah的神祉,他不僅是保護可可的可可神同時也是商神,在祭典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到了西元13世紀中葉,善戰的阿茲堤克民族逐漸取得中美區域控制權,由於位處墨西哥高地,可可樹難以生長,因此還需藉由殖民地的進貢或與馬雅人交易獲取穩定的可可豆供應。貴重的可可豆並不在市場上販售,而是形同貨幣用作交易鎖在錢櫃裡。可可飲料也只在重要祭典時節才能被調製給王宮貴族、遠程貿易的商人與出征前的戰士們飲用。
        在阿茲堤克祭典大全~法雅瓦力古抄本(Codex Fejérváry-Mayer)中,可可樹被描繪成為宇宙運行的重要結構,隸屬4大方位中的南方之樹,也就是死者所前往的方向,故可可作為祭品獻給神祗,或者是活人祭祀時給戰俘最後的飲料,可可汁液鮮紅的顏色等同血液,代表阿茲提克戰士精神,戰俘喝下可可後,心智轉為歡愉(現代科學證明此為可可成份裡苯乙基胺的作用),避免祭品的憂傷成為不詳的徵兆,為族人帶來災難。
        阿茲堤克最崇敬的神祉是羽蛇神,身材高大,皮膚白皙,象徵生命和繁殖,阿茲提克人相信羽蛇神將天上的可可賜予人間,藉由飲用可可可獲得羽蛇神的智慧與能力,可可樹則是人間通向天堂的階梯,傳說羽蛇神被流放海外,誓言將在阿茲堤克太陽曆的蘆葦年歸來,而當身材高大,皮膚白皙的西班牙人恰好在西元1519年阿茲堤克蘆葦年乘船出現時,巧妙的機緣,造就了另一段可可飄洋過海的傳奇新頁…。